雷速体育app下载

图片

媒体视点

首页 / 媒体视点 / 正文

2025年1月20日《重庆晨报》:报告解读丨从经济热词和数字指标 看重庆发展“加速度”

日期:2025年01月20日 20:23 作者: 关注:




▲长安汽车两江工厂总装车间


▲重庆金康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,技术人员在操作生产线。


▲王林

▲李敬


1月19日上午,重庆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,市长胡衡华作政府工作报告,这份2万多字的报告中,既有去年成绩总结,也有当下问题分析,还有新一年的工作部署。我们邀请了市政协委员、民盟重庆市委会副主委、重庆大学管理科学与房地产学院教授王林和市政协委员、重庆三峡学院院长李敬,对里面的经济热词、数字指标做出解读,从中看出重庆发展的脉络与方向。


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.7%

王林:在去年那种复杂背景下,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成绩。去年初制定了6%的增长目标,当时用了一个词“跳一跳、够得着”,说明这个目标并不是能轻易达到的,需要“跳一跳”。要知道去年我们是在出口、消费不及预期的情况下完成了5.7%的增长,说明我们其他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。而且从全国范围内来说,实际上5.7%的增长在全国排名也是非常靠前的,二季度、三季度都是排名第二,全年排名数据没出来,但我相信也是排在前列。

李敬: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,我认为是实现了预期的目标。5.7%的增长比全国5%的增长,高了0.7个百分点,重庆对全国实现5%的增长率是做出了贡献的。

今年预期增长6%

王林:今年这个6%的目标,实际上比去年6%压力要更大,也是需要“跳一跳”才可以够得着的指标。这个指标很可能还是会高于全国2025年GDP增长目标。去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95.3万辆,比2023年的50万辆增长了将近一倍,单车均价上涨一倍多,问界、阿维塔、深蓝等品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值达到2000多亿元,这是为重庆经济增长做出重大贡献的。

今年新能源汽车以及笔电出口都会受到外部环境的考验,会对今年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。不过我们同样也有机会,只要新能源汽车产量维持住,保持去年的规模。现在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链正在加速聚集,今年狠抓零配件体系的建设,从浙江、广东、江苏把这些零配件企业引进来,并且去年签的和已经启动建设的一些项目,今年会开工、达产上规模,预计可以给重庆带来数百亿甚至上千亿的产值。

李敬:今年制定了6%左右的增长目标,这既是目标,也是对重庆的要求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成为中国的第四增长极,那我们的经济增长肯定需要保持较高的水平。

规上工业增加值7.3%

王林:我们去年GDP能获得5.7%增长,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立下大功。尤其是赛力斯问界车型的爆量,给重庆工业带来了1000亿产值的增量。但是现在合资品牌也在发力,2025年汽车产业竞争会更加激烈,洗牌也会加剧,希望重庆汽车能够在出口方面带来一些增量。

另外在医疗产业方面,2025年可能会有一些新的增长点,但这个增量比较小。我们注意到,去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4.6%,这意味着我们的工业未来是有潜力的。在重庆的“33618”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里面,战略性新兴产业实际上就是指后面的6大千亿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和18个“新星”产业集群,现在在规上工业增加值占比越来越高,未来就有可能发展成千亿甚至五千亿级产业,这给我们重庆工业带来了很好的预期。所以说我们现在正在对这些小一点的板块进行培育,通过产业投资引导基金,通过各种配套,包括要审议的《重庆市开发区条例(草案)》,都是为了促进我们理顺体制机制、改善营商环境,让我们的战新产业更快成为我们未来的支柱。

李敬:去年主要的增长点就是工业,工业的主引擎作用体现得非常明显,它的增加值远远高于地区生产总值。另外去年工业的投资也比较高。有个数据值得关注,那就是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.6%,现在这个水平跟全国平均水平持平了,我们在这个数据上一直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,一直在追赶,现在终于追上了。此外,去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4.6%,这说明我们的新质生产力在发挥作用,我们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进一步发力,慢慢取代传统动力。

川渝共建项目年度投资5200亿元

王林:去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我认为有一个很重要的亮点,就是行政区适度分离,来推动经济区的融合。比如文旅产业中的巴蜀文化旅游走廊,把川渝两地的旅游包装成整个项目来推销。另外川渝高竹新区的建设,我们在里面共同打造了两个国家级的产业集群,并且推动产业之间的相互融合,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。此外,还有交通,川渝省际通道增至30个,心理距离大幅度压缩,两地越来越同城化,双城经济圈会成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标杆性地方。

李敬: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通过这几年的建设,从概念到谋划到具体落地,都有实质性的推动,300个川渝共建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5200亿元,川渝联动联建全面提速。另外今年重庆和四川的经济增长率在全国都是比较靠前的,这也是双城经济圈建设带来的推动作用。

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

王林:1997年直辖的时候,我们的人均GDP只有5306元,当时仅占全国人均的80%左右,经过27年的发展,增长了近19倍,现在超过了全国人均水平,这是直辖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红利,老百姓的收入增长是能切身体会到的。

而且,我市今年的人均GDP,很可能达到世界银行的发达国家的人均GDP门槛1.4万美元,进入高收入地区行列。

市属重点国企增加值6.3%

王林:市属重点国企增加值6.3%意味着“三攻坚一盘活”改革任务顺利完成。6.3%的增加值是高于我们GDP增速的,这说明我们的“三攻坚一盘活”改革,压减企业的数量,压减企业的层级,堵住了一些出血点,取得了明显的成效。

另外我们推动企业和相关部门的脱钩,改变了原来“等靠要”的状况,这是一种市场化的改革,企业到市场上抢资源,增加了企业活力。

报告点击

在政府工作报告中,提出了今年要聚力抓好8个方面工作,其中提到要聚力打造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,聚力打造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,聚力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。这三个“区”意味着什么,怎么打造?记者采访了民建中央财政金融委员会委员、重庆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室主任王文涛。

○聚力打造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

王文涛表示,聚力打造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,聚焦点在于“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”,特别是以四大科创高地建设引领产业创新,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,着力打造新质生产力动力源。一方面,以科技创新赋能传统产业加速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转型升级;另一方面,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、新模式、新动能竞相涌现。

下一步,重庆应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、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需求,加快布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,加强原创性和引领性科技攻关,探索建立科技金融改革试验区,深度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,聚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西部地区科技创新中心。

○聚力打造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

重庆作为全国首个拥有“五型”国家物流枢纽的承载城市,肩负着加快建设内陆开放综合枢纽的历史重任。

王文涛建议,下一步应瞄准我市“33618”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需求,重点聚焦低空经济、生物医药、新材料、具身智能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,建设一批专业化物流园区,完善物流链、供应链、产业链“三链融合”的物流体系,加快打造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,建设西部地区制造业物流核心承载区。

○聚力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

王文涛告诉记者,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,应重点抓好“一国一民”改革。

一方面,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。一是完善国企创新激励机制。加快形成适合我市国资国企改革特点、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尽职容错机制,选树并推广一批成效居前列、措施有创新、经验可复制的国资国企改革领域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;二是深化国企数字化改革。出台适合重庆本地国企的数字化转型地方标准,组建市属国企数字化转型协同创新联盟,打造国有资产管理“一件事”。

另一方面,要打造民营经济发展高地。一是构建民营经济友好型法治环境;二是供给民营经济适需型生产要素。构建形成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民营经济“敢贷、愿贷、能贷”的长效机制,探索建立应收账款、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融资模式,出台支持民营企业引
才和育才的优惠政策,全面落实优化土地相关的营商环境政策措施。

新重庆-重庆晨报记者 廖平 陈军

详见链接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moCZsljf1JR8XOV9ynlFRw



上一条:2025年1月20日《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》:重庆两会之声丨市政协委员李敬:制度技术人才“三位一体”助力重庆低空经济“高飞”

下一条:2025年1月16日《重庆晨报》:委员声音|李敬:“制度、技术和人才”三位一体让重庆低空经济“三翼齐飞”

关闭